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是为第一乐」
#+END_VERSE


尔时周罗般陀。遥闻此偈即得阿罗汉果。又
增一阿含经云。朱利般特。佛教执扫彗令
诵。诵扫忘彗。诵彗忘扫。乃经数日始得扫
彗。复名除垢。般特思念。灰土瓦石。若除即
清净也。结缚是垢。智 慧能
除。我今以智慧
彗扫除诸结缚。

又新婆沙论云。兄授伽陀一偈。经四月诵不
得。兄诃摈出。尔时世尊见啼 (第 0685c 页)
 不用贫穷生」
#+END_VERSE


又佛地论云。五怖畏者。一不活畏。二恶名
畏。三死畏。四恶趣畏。五怯畏。如是五畏證
得清净意乐地时皆已远离。

又波斯匿王太后崩经。世尊为王说偈云。

#+BEGIN_VERSE
「 一切人归死
 无有不死者
 随行种殃福
 自获善恶果
 地狱为恶行
 善者必生天
 明 慧能
分别
 唯福能遏恶」
#+END_VERSE


如是大王。有四恐畏无能避者。老为大恐畏。
肥肉消尽 (第 0792b 页)
他转矣。若能于日用起心
动念处。念念觉察。念念消灭。此所谓众罪如霜露。慧
日能消除。以无明黑暗。唯智 慧能
破。是谓智慧能消 (第 0500a 页)
历不明。出身恰好。一件未完。两家都了。破头山中。
黄梅路上。往来自由。具大人相。

*** 三十三祖 慧能大师

樵斧才抛。以石坠腰。灵根久植。从此抽条。源出曹溪。
横流大地。直至如今。无处不是。

** 十八尊者 (第 0710c 页)
大通。东土二三。达摩
之宗始著。自嵩少以浚源。至岭南而衍派。从此道被
寰区。化沾海宇者。皆我曹溪六祖 大鉴禅师
之力也。
恭惟禅师德秉生知。道光前圣。远自跋陀悬谶。菩提
树植于宋朝。智药寻流。宝林山开于梁代。曹叔 (第 0755c 页)
日华开之验。

*** 示曹溪诸僧

曹溪为天下禅宗道脉之源。而山川之胜冠岭表。故
丛林甲于诸方。自 大鉴禅师
入灭。青原南岳二大老。
抽枝发干。普荫人天。一言半句。扬眉瞬目之间。得超
生脱死者。不可胜数。自尔此 (第 0818c 页)
经颂。能缘体一。三摄为见。摄论唯二。
亦摄入见 此言见者。能缘境义。通心.心
所。非推求义推求义者唯 惠能
故。 (第 0320b 页)
 所知境者。谓有为.无为 无颠倒性。谓真
如理。由覆此境令智不生能障菩提故
名所知障。此即释名。此望所障增者以得
名故。下转依中自当解释 前烦恼障烦恼
即障。此所知障障于所知。前当体彰名。持
业释也。此所障受称。依士释也。

论。此所知障至彼微劣故。

述曰。三八识分
别因破外执。第八识名异熟识。何以不俱。
彼异熟识是微细劣弱故。此法执望彼粗而
强故。此是能熏故彼非也。安惠等师执三性
心皆有法执。此识唯异熟故。唯异熟性中破
之。

论。不与无明惠相应故。

述曰。诸论但说此
第八识唯五数俱。法执必惠。及无明俱。 惠能

计度。无明迷故。佛地论说。有义法执及无明。
遍三性。有漏心品。及二乘无漏心品。皆不
了达法无我故。皆 (第 0560c 页)
究竟證会。
即此真如名为择灭。即由惠力方證会故。

论。不由择力至名非择灭。

述曰。而此本性
不由 惠能
而性清净。名非择灭。或有为法
缘阙不生。不生之灭显真理故。名非择灭。
离无漏惠而自灭故。

论。苦乐 (第 0291b 页)
碍自在分别一切言辞。由辨无碍遍于十
方随其所宜自在辨说。于此地中。最初證
得先未曾得无碍解智故名善 惠 能

十方者。十地云。无碍力说法成就利他行
故。

论。十法云地至充满法身故。

述曰。无性云。
由得 …… (第 0576a 页)
布施等故。引生戒.忍等。广
如彼说。易故不言 第二解。及由后后持
净前前。对法论说。谓戒能持施。乃至 惠能

定。谓由具尸罗施得清净。所以者何。由
行布施摄益有情。由持戒故不为恼害。
乃至如伽他说。无有静虑 (第 0580b 页)

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祖曰。当一不一。当二
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彼曰。不一不二。定 慧能
知。
非定非慧。亦复然矣。祖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
不二。谁定谁慧。婆兰陀闻之。疑心冰释。至第 …… (第 0041b 页)
所传袈裟用付于
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
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卢行者
跪受衣法。
启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
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衣乃 …… (第 0046a 页)
自后
不复上堂。大众疑怪。致问。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询之。
复问。衣法谁得邪。祖曰。能者得。于是众议 卢行者

能。寻访既失。潜知彼得。即共奔逐。五祖既付衣法。复
经四载。至上元二年忽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 (第 0046a 页)
矣。
即入室。安坐而逝。寿七十有四。建塔于黄梅之东山。
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

** 六祖 慧能大师


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
德中左官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父。其母
守志。鞠养及 …… (第 0046a 页)
。能断
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祖闻之曰。此偈未
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慧能

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卧轮非名即住
处也)
。祖说法利生。经四十载。其年七月六 (第 0047b 页)
署。因有将军之号。少于永
昌寺出家。慕道颇切。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寻。初无
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 卢行者。
即率同志数十
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馀辈未及。卢见师
奔至。即掷衣钵于磐石曰。此衣表信。 …… (第 0052b 页)
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公与大众作
礼称赞。踊跃而去。师后居保唐寺而终。

*** 六祖 大鉴禅师
旁出法嗣第一世

**** 西域崛多三藏者

天竺人也。于六祖言下契悟。后游
五台。见一僧结庵静坐。 (第 0055b 页)
五灯会元卷第三


* 六祖 大鉴禅师
法嗣

** 南岳怀让禅师者

姓杜氏。金州人也。于唐仪凤二年
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 …… (第 0069b 页)
传何事。师曰。
一二三四五。问。如何是古人底。师曰。待有即道。曰。和
尚为甚么妄语。师曰。我不妄语。 卢行者
却妄语。问。十
二时中以何为境。师曰。何不问王老师。曰。问了也。师
曰。还曾与汝为境么。问。青莲不随 (第 0075a 页)
五灯会元卷第五


六祖 大鉴禅师
法嗣 (第 0107c 页)
家祇如此。未必便言归。问。久负没弦琴。请师弹一曲。
师曰。作么生听。其僧侧耳。师曰。赚杀人。乃曰。 卢行者
当时大庾岭头谓明上座言。莫思善。莫思恶。还我明 (第 0209c 页)
么领会时如何。师曰。鼻孔里呷羹。问。曹溪路上还有
俗谈也无。师曰。六祖是 卢行者。
问。一切智智清净。还
有地狱也无。师曰。阎罗王是鬼做。上堂。一法若有。毗
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 (第 0318b 页)
 (二十八)诏康法藏为僧 (二十九)诏嵩山惠安
禅师 (三十)义净三藏自西土回 (三十一)
僧钱铸佛像(论) (三十二)诏贤首法藏讲新
经 (三十三)铸像成百僚礼祀

(三十四)中宗 (三十五)房融润文译楞严 (三十六)
诏六祖不起 (三十七)大通神秀禅师(张说作记) (三
十八)
神僧万回法云公(论) (三十九)诏僧道齐
行并集 (四十)安国师卒 (四十一)诏三藏实
叉难提 (四十二)泗洲大圣 (四十三)召道岸
律师授戒 (四十四)菩提流志译宝积经 (四
十五)
诏一行赴阙不起

第十三卷

(一)唐睿宗(二)六祖 惠能
大师

(三)玄宗 (四)永嘉玄觉禅师 (五)诏一行禅师
赴阙 (六)嵩岳元圭禅师(论) (七)天竺 (第 0480c 页)
而岐嶷。儿时有异僧叹曰。是子
阙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
化于破头山。咸亨中有卢居士者名 惠能。
自远来参。师问。汝自何来。曰岭南。师曰。 …… (第 0582b 页)
(三十六) 是月中宗降御札。召曹溪六祖 惠能
入京。其辞曰。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
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有
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 (第 0586a 页)
。在位三年)

(壬子) 初改太极又改廷和又改先天(七月传位太子)

(二) 先天元年。三十三祖 惠能
大师示寂。姓卢
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德中左官于南
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父其母守志
掬养。 …… (第 0588b 页)
跪礼。敕当阳山创度
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及京城士庶。
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初神
秀与 惠能
同师弘忍。而行业相埒。及忍卒
能住韶州广果寺。韶阳山中旧多虎豹。一
夕去尽。远近惊叹咸归伏焉。秀尝奏 (第 0589a 页)

门。率百僚拜祀之。十月吐蕃寇逼京师。内
出仁王经。辇送西明诸寺。置百尺高座讲
之。寇平○帝梦六祖 惠能
大师请衣钵归
于曹溪。翌日遣中使送还。是时寇难屡逼。
帝寖以为忧。宰相王缙曰。国家庆祚灵长
福报所凭 …… (第 0600a 页)
妄想。深者见佛性于言
下。如灯照物。朝为凡夫夕为圣贤。双峰大
师道信其人道。其后信公以传弘忍。忍传 惠能
神秀。秀公传普寂。寂公之门徒万人。
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惠者一。曰弘正。
正公之廊庑。龙象又倍焉。 (第 0603c 页)